国产电车请当心,合资电车又行了
IT之家的朋友们,大家好,我是雨仔。
自从国产车企踏着新能源蒸蒸日上后,合资车企便收到猛烈冲击。
不仅油车销量明显下滑,电车更是毫无招架之力,被扣上了“杂牌”的帽子。
关于油车 / 电车孰是孰非,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,但是聚焦于电车领域,国产车无论是产品力还是性价比,都领先于合资车。
因此很多人觉得,至少在中国市场,合资电车无翻身之日。
不过就在昨晚,由于言论和大众的看法相悖,哪吒汽车 CEO 张勇引起了争议。
他在个人微博作出如下表态:
实话讲:现在还能在牌桌上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,技术都差不多,基本在同一条线上,区别是品牌塑造能力强和弱,成本控制能力高和低,以及细分市场进入的先后优劣势。卖得多的价格定得高一些,背后有爹妈的潇洒一些。
当然比起国外企业,中国企业目前在技术积累、成本控制以及供应链成熟度上还是有一些优势的。
可是海外跨国车企真的没有一战之力吗?路还长的呢,别把子弹打光了。
他的说法,被网友解读为两点 ——
一点:中国各家车企的技术水平接近,品牌、成本、时间是区分的因素;
另一点:中国车企现阶段确实有优势,但不代表国外车企没有一战之力,如果现在就把招式都悉数用尽,或许以后就会被反超。
因此在媒体报道了这番言论后,许多人都表示不敢苟同,尤其是关于第二点。
当下大家之所以认定合资电车没有一战之力,无外乎两方面原因:销量、技术。
论销量,国产电车整体吊打合资电车;论技术,就更不用说了。
但其实,很多人都没意识到,合资电车虽然仍处于被压制的状态,但已经不像之前那么不堪一击了,尤其是在最近两个月,大有“行了”的趋势。
8 月初上汽大众宣布,ID.3 纯电车型 7 月订单量突破 10000 辆,最高单日订单达 950 辆,环比增长 689%。
而根据汽车平台展示的数据显示,ID.3 7 月份的销量为 7378 辆。
单看这个销量,似乎中规中矩,但涨幅力度之大,让人瞠目结舌;经查询,在今年上半年,ID.3 销量最高的一个月,也不过 3500 辆。
巧合的是,就在几天前,雨仔朋友刚刚下订的爱车正是 ID.3,而且她透露 ID.3 现车卖空,需要等待 4-6 周。
从不温不火到一车难求,大众 ID.3 可谓是披荆斩棘,而它之所以会逆袭,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价格。
大众 ID.3 官方定价为 16.29 万 - 19.29 万,由于存在车机卡顿、配置落后等短板,毫无竞争力可言。
然而就在 7 月初,该车至高立减 3.7 万,再配合着其他优惠,起售价降至 12 万。
这个价格就变得可观了起来,刺激了一大波销量,以至于坊间出现这样的说法:16 万的 ID.3 看都不看,12 万的 ID.3 没有缺点。
年初雪铁龙 C6 因降价引发的热潮依然历历在目,这一次 ID.3 又再度证明:没有不好的产品,只有不香的价格。
在汽车消费市场中,价格是决定是否购买的第一要素,降价是换取销量最简单粗暴的手段。
纵使不具备技术优势,但只要价格到位,合资电车亦能叫座。
更何况,合资汽车的品牌力根深蒂固,一旦主动按下降价键,舍得放低姿态去和消费者交朋友,就姑且有抢夺市场的力量。
另外,近期还有不少热门内容,点击下方蓝字即可查看:
又到了“传统品牌一旦发力”环节 ↓↓↓